简体|繁體

毛泽东的人才观

时间:2019-12-20 13:4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admin 点击:
原标题:毛泽东的人才观 1939年,毛泽东在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才,把加强思想教育、转变世界观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他选人用人的智慧与艺术,

  原标题:毛泽东的人才观

  

 

  1939年,毛泽东在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才,把加强思想教育、转变世界观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他选人用人的智慧与艺术,不仅为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提供了用人指导原则,更是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资源。

  把思想教育作为根本

  初创红军时期,红军成分非常复杂,有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等,加上环境恶劣,出师不利,部队的士气很是低落。不仅士兵和基层军官失望彷徨,不知出路何在,就连一些指挥员也发生了动摇。对此,毛泽东深入到官兵中间,亲自做思想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情绪,还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他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了当时红军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同时,也给出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的具体方法,如提高党内政治水平、编制法规明确任务、加强教育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思维方法,也有不同的行为习惯,难免会各自打小算盘。但是,毛泽东把众人聚集到“为人民服务”的大旗下,共同为之奋斗,让众人知道在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他在《留守兵团政治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已经有了注重把思想作为根本,将思想教育作为管理部队和人才的基本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的育人思想

  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和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历来重视党的教育事业,并通过创办学校,科学规范地培养人才。从抗战初期起,毛泽东就采取了重大的决策,邀请知识分子到延安,同时还创办和扩大各类学校,如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马列学院等,作为培养革命人才的熔炉。他十分关心这些学校,亲自到学校指导、任课、演讲,甚至为它们制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实践论》、《矛盾论》就是在1937年给抗大讲授哲学课时使用的《辩证法唯物论》提纲中的一部分。

  在政治理论教学上,毛泽东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来制定教学内容。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业适应实战的需要,抗大专门成立军事研究室,目的就是及时收集和整理最新的战例和战法。此外,抗大还组织教育轮流下部队代职,体验部队生活,亲自参加战斗,自我总结经验,把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融入实践。在解放战争以前,部队作战常常是依托山区的运动游击战,对如何开展平原游击战很是缺乏经验。抗大便驻足教育、学员参战团,直接开赴冀中平原,边打仗,边总结,边教学。通过实践,培养出了一批熟悉平原游击战术的军事将领。

  不拘一格的选才之道

  毛泽东用人不拘一格,表现在他大胆启用在革命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才上。他非常注重真才实学,不为文凭学历所束缚。解放战争中,他对粟裕的任用是唯才是用的典范。粟裕是一个由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没有出国留学,也没有上过军校,其军事才能是在战争实践中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在井冈山时期,他就跟随毛泽东学建军原则以及一些战术战略思想。经过多年的战争考验,粟裕逐渐成熟起来,毛泽东对他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开始一步步地任用与提拔。粟裕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在战争中连战连胜,后来更是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指挥了豫东战役、鲁南战役,参加了淮海战役的指挥,由此成为百战百胜的优秀将领。

  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为抗大制定教育方针时,就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方针的第一条。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同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又再一次强调了这一观点。他说:“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我们的同志,无论搞工业的,搞农业的,搞商业的,搞文教的,都要学一点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毛泽东的这些观点,都说明他从培养人才,到选人用人上都追求德才兼备,在德与才对立统一的前提下,毛泽东更倾向于把“德”放在首要的位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