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體

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石

时间:2019-07-18 15:3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临海市委组织部长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唯有蓄好人才之水,才能养好发展之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唯有蓄好人才之水,才能养好发展之鱼,乡村振兴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立足产业“引才”。“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唯有立足产业实际、紧盯产业短板、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精准对接供需,才能引来“金凤凰”。以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为依托,大力实施人才兴农战略,鼓励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在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振兴的征程中激荡梦想、实现抱负。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放眼全产业链,研究制定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引进办法,着力补齐产业链上人才缺失短板,充分释放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动能。要有意识地发挥本地能人和乡贤的作用,依托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吸引在外人才通过投资、技术服务、入股等形式返乡创业,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近年来,临海市以柑橘、茶叶、西兰花等农业特色产业及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为依托,通过定期召开橘商大会、茶商大会,举办农业发展高峰论坛,吸引了一批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及在外“土专家”返乡从事农特产品种植研究。实施“金凤还巢”行动,建立临海籍在外大学生总会,唤回了一批善经营、懂技术的“农二代”及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

聚焦需求“育才”。当前,“三农”工作队伍人员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本领恐慌等问题仍然存在,要聚焦实际需求,强化针对性培训,不断提升“三农”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位。统筹运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及外出“取经”等方式,重点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农村专业服务型人才“四支队伍”,源源不断地造就更多有泥土味、接地气的优秀乡土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育计划,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学校、农广校等培训机构,开展专业化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乡村振兴“领头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开发特色课程及教材,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不断健全实用型乡土人才培育体系,与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合作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建立橘乡汇才中心、琳山新农学堂及乡村党校等育才平台。

精心搭台“用才”。“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效用,就必须构建全方位的用才平台,让各类人才都有适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强化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产学研平台,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推动人才向“低处”流动。

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设立乡村人才发展基金,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农业产业园区、优质农业产业项目及创业园、青创空间和创客联盟,并在创业场地、金融优惠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着力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等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近年来,临海市对优秀农村实用型人才实行“三优先”,并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资金补助等资源要素上给予重点支持,为农村实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做优环境“留才”。“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才能不能留得住,既要看硬实力,也要看软环境。要坚持让实干者得实惠,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和正向激励机制,引导人才扎根一线建功立业。更加注重政策和服务的精准化、科学化,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及落户等方面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妈妈式”服务。

通过评选、表彰和大力宣传产业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人才创业创新、科技致富、艰苦奋斗的突出贡献和典型事迹,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扎根乡村有更多获得感、荣誉感。加快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才身在农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基本相同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社会公共福利,从而让人才留得长久。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专员、办事直通车等制度,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服务。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创新推出“人才金卡”,为农特产业人才量身定制一揽子政策补助,给予综合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授信额度、降息让利等金融优惠。

 

(责编:艾雯、程宏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