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體

彭海:关于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1-02-01 11:01 来源:洛阳网 作者:彭海 点击:
来源: 洛阳网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农村人口数量约为5.5亿,随着占比接近四成,农村市场无疑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乡村振兴作为聚焦农村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必然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理清人在乡村振兴逻辑中的定位。脱贫攻坚工作中,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人无疑是处于核心地位,党委政府所制定的“两不愁、三保障”系列政策,都是围绕贫困群众最基本需求展开,保障人最基本的生存权。乡村振兴则是围绕人的现代化进一步推动乡村居民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对脱贫攻坚成效的持续巩固和进一步拔高,目标是不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最终消除两极分化。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践层面最终也是落在人,即人使产业兴旺、生态宜人居住、风气正人文明、百姓事务治理有效、居民生活富裕。可以说,人在乡村振兴逻辑中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

  二要围绕人的逻辑定位,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就如同一场持续时间久、涉及范围广、需破解的难题较多的战斗,站在战斗全局的角度,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排兵布阵,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通俗一些地讲,就是如何凝聚人、凝聚什么人、凝聚人干什么、如何提高战斗力、最终达成什么目标。如何凝聚人?毫无疑问,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不断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不断凝聚党员群众队伍,才能保证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部署能达到最基层、各项政策落实到最基层,做到政令畅通、掷地有声。凝聚什么人?人才!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主观能动性定义为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及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要求发挥人在认识乡村、改造乡村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这就需要凝聚各式各样的人才,青年学生、返乡创业人才、致富带头人及社会企业家等等。凝聚人干什么?干事创业。脱贫攻坚以来,全国贫困发生率降至0.6%,要巩固现有脱贫成效、拓宽就业增收渠道,这就需要有产业,尤其是市场化程度高、带动辐射能力强、结合区域资源禀赋的产业。凝聚各式各样的人才就是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吸纳就业、带动增收。如何提高战斗力?价值观认同!这就如同企业文化,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使人耳濡目染,逐渐形成共同价值观,为企业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不断努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也需要培育形成价值观认同,这需要文化去浸染、去凝聚,在大多数的群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共同为乡村振兴终极目标努力奋斗。最终达成什么目标?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无疑,最终目标的达成必然会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能力、刺激消费水平,有效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

  三要抓住关键环节,畅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渠道。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虹吸效应”愈发明显,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往城市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及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势必造成城乡发展差距加大、区域发展更加失衡。要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就必须构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机制,畅通双向流动渠道,推动要素不断向农村回流,实现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驱动。例如,探索特定农村区域企业税收优惠制度,完善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政策,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土地或资产入市等,通过更加优惠的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流向更加广大的农村区域。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