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體

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 广州构建智力新高地

时间:2020-11-05 16:26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李爽 点击:
引才:截至2019年6月,广州拥有38万留学归国人员、1.5万人次来穗工作的外国人才。最新数据显示,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有115名、高层次人才1224名、外籍高端人才3117名、人才绿卡持有者

引才:截至2019年6月,广州拥有38万留学归国人员、1.5万人次来穗工作的外国人才。最新数据显示,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有115名、高层次人才1224名、外籍高端人才3117名、人才绿卡持有者达7056位。

留才:今年7月,广州市正式启动了博士安家费申报受理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境内博士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安家费,对国(境)外引进的博士,分两期发放20万元安家费,每期10万元。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人才的重要性,要求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近年来,广州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恒大研究院《2020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广州从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保持人才稳定净流入。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20》报告中,广州在“智力资本与创新”维度上与北京并列第一。

特别是在吸引全球英才上,数量质量同优。从1998年开始,每年12月,一场被称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的盛会都会在广州举行。22年来,从“留交会”升级的“海交会”吸引了全球140多个国家(地区)5万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5万个科技项目落地生根,百度集团创始人李彦宏等一大批海归精英,通过大会平台回国创业,形成声势浩大的“海归经济”。

广州基准医疗公司创始人范建兵的经历就是例证。2015年,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遗传学博士离开工作生活了30多年的美国,来到广州生物岛创业,因为他“见证了基因测序行业的飞速发展,更看到它在国内的巨大潜力。”如今,他依托广州丰富的医疗资源和高校云集带来的人才资源,带领企业致力于实现癌症的早诊早筛,并携手钟南山院士开启临床研究。

截至2019年6月,广州拥有38万留学归国人员、1.5万人次来穗工作的外国人才。“亮丽”的数据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质量上。最新数据显示,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有115名、高层次人才1224名、外籍高端人才3117名、人才绿卡持有者达7056位。

而广州的种种表现,不是偶得。事实上,近年来广州陆续出台系列“筑巢引凤”举措,吸引高层次人才。

专为吸引海外人才来穗创业设立的“红棉计划”自2018年启动以来,共支持36家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的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先后引进了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燃料电池电催化世界顶尖专家叶思宇等一批海外人才领衔的重大创新创业团队。这批项目累计带动企业投入项目经费超过9亿元,引入社会资本超过39亿元,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支持人才发展的创新机制。

2019年6月,广州出台“广聚英才计划”,提出19项举措全力集聚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其中为延揽国际顶尖战略科学家,更是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

人才来了,还得留住。2016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人才绿卡制度”,对非广州户籍的8大类人才,在出入境和停居留、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境外持卡人可购买自住房、子女可就近在公办小学就读等便利条件。今年7月,广州市正式启动博士安家费申报受理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境内博士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安家费……

围绕构建顶尖“智力高地”的目标,广州正从全球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并提供完善配套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

网罗全球高端人才 广州高校很有远见

 

 

“从我自身经历来看,我感受到广州对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视。同时,希望政府可以围绕住房配套等方面,给予年青一代科学家更多的支持。” 苏国辉

 

在暨南大学双光子实验室,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正进行着一个追赶世界速度的研究,研究的主持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

人们眼中的苏国辉院士通常有两面,一面是他的学术之路:他是国际视神经轴突再生研究领域先驱,致力研究神经保护和再生因素数十年;一面是他的治学之路: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究院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回到家乡中国香港后,他一直致力搭建香港与内地的桥梁,从香港大学退休后更是选择到暨南大学工作,促进祖国神经科学事业的发展,他笑称自己是“游子返乡”。

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30岁的他执教香港大学,并成立了“香港神经科学学会”,常和内地开展合作研究。苏国辉一直努力探索影响神经保护和再生的因素,包括纳米医学、营养因子、中草药提取物、免疫反应、康复训练等。在有了“改变微环境,视神经可以再生”这个重大科学发现后,他和内地科学家一起找出再生神经的性质,共同获得1995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1999年,苏国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不过他认为,“能和更多内地的神经科学家共同地推进科学研究才是更重要的事”。

早年合作经历促成“游子返乡”

在苏国辉看来,穗港两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同声同气、根脉相连,在通过香港网罗全球高端人才上,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而且,广州的高校很有远见。”2008年,暨南大学与香港大学共建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苏国辉是香港方面负责人。

时任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曾分享过一则关于苏国辉院士的故事。暨南大学每周都有一个人才引进会,研究解决学者提出的问题。“当时,苏院士想做出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需要一个非常高档的CT设备,2800万元一台。当时学校经费已经有点紧张了,我们就联合医院共同出资购买,支持院士研究。”

这一合作经历,也是苏国辉最后选择来暨南大学主持建立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的原因之一。2012年建院以来,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已经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如今年,李晓江团队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Proc Natl Acad Sci U S A》发表论文揭示亨廷顿舞蹈症特异性神经细胞死亡机制。目前,该团队致力于用大动物模型进一步探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今年10月24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向苏国辉颁发了“医学科学家”奖。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苏国辉院士来广州工作后,国际上许多优秀学者也随之而来。“从我自身经历来看,我感受到广州对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视。同时,希望政府可以围绕住房配套等方面,给予年青一代科学家更多的支持。”苏国辉呼吁。

广州雄韬氢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党岱:

推氢能技术国产化 政府加持行业有望

 

 

“因为行业(氢能)发展比较晚,待遇也不是很高,也造成了人才流失。好在随着政府的不断推广,加上资本的引进,情况已经好转。” 党岱

 

决定从海外回国发展时,党岱没有丝毫犹豫。从本科到博士他一直在广州求学,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他的所学专业又恰是国内所需,更是呼唤着自己回来一展抱负。

2015年,在华南理工大学读博士的党岱,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攻读新能源材料专业。这个专业跨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化学和物理等多个学科,在新兴产业发展中被视为“香饽饽”。

党岱所专注的,是燃料电池催化剂和膜电极,与此相关联的新能源便是氢能,这个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尤其在汽车领域,氢能源汽车是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然而在关键材料成本和各环节使用成本上,当前氢燃料电池仍无法与动力锂电池抗衡。

如何在国内实现成本下降,成为氢燃料电池研发所要处理的核心课题,也是一名海外学子能回国施展所学的创业土壤。2017年,党岱回到广州。如今,他是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同时任广州雄韬氢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面对国内氢能发展的困境,他投身国产化关键部件的开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技术本土化,真正促进氢燃料电池降成本。

国内需培养更多高精尖人才

初回广州黄埔区,党岱面临不少挑战。由于竞争激烈,他在申报项目时便遇到不少困难,也有得不到资助的情况。为此,他曾参加了不少创新技术路演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希望借此获得更多关注。

在这期间,政府出台的政策也给产业及时高效的帮助,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金镶玉”人才政策便为海外人才提供了优越的科研支持。尤其在去年,该区发布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对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氢能应用示范给予财政补贴,大大推动黄埔区氢能产业发展,也帮助党岱将其科研成果逐步运用在实践中,实现产学研结合。

党岱坦言,氢能方面的高精尖人才还是比较少,很多人都有海归身份,而近年来国内高校陆续开展研究,也培养了一些优秀人才。“因为行业发展比较晚,待遇也不是很高,也造成了人才流失。好在随着政府的不断推广,加上资本的引进,情况已经好转。”他对行业的春天充满了希望。

目前,党岱主要进行国产化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及其关键核心材料的研发制造,计划于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发布阶段性的成果,其所使用的技术均为他的团队自主研发。他希望凭借技术创新,打破国外在氢能研究领域的垄断,降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成本,同时能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行业规模化效应降低氢能的综合成本。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邹鸿志:

带着全家回国创业 研发肠癌早筛产品

 

 

“我走过中国各大城市,广州的包容性是最强的。在这里,只要你是勤奋的、认真做事的,就一定能获得公平的机会。” 邹鸿志

 

“回国创业这一直是计划内的事。”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邹鸿志称。

2002年,邹鸿志取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博士学位后,赴美从事胃肠科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由他主导推出的大肠癌粪便基因检测技术在业界获得广泛认可。当时,在美国每年的专利费用就足够他全家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仍义无反顾地选择带着全家回国创业。

“我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一直希望能早日回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邹鸿志坦言。

2013年起,邹鸿志成为中山大学兼职教授,从此与广州结下不解之缘。“我走过中国各大城市,广州的包容性是最强的。在这里,只要你是勤奋的、认真做事的,就一定能获得公平的机会。”

近年来,广州市黄埔区正致力于全力培育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区内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64家,营业收入约占广州市60%,形成了以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为核心的生物医药集聚区。这与邹鸿志的专业方向不谋而合。2015年,邹鸿志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办了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望未来能吸纳更多海外人才

在中国,大肠癌是仅次于肺癌的城市发病率第二大癌症,约90%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回到中国后,邹鸿志在自己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人遗传学特点和生活习惯,在样本的处理、标志物的检验等各个层面进行改进,于2016年研发成功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肠癌粪便基因检测产品“长安心”。该产品面世后,市民不用做肠镜,只需4.5克粪便,就能通过检测肿瘤DNA查出是否肠癌。据介绍,该产品总体准确率高达93.65%,性能指标超越他在国外发明的类似技术。

回忆起初创时光,邹鸿志对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效的办事效率记忆深刻。如今,康立眀企业已走过了5年的发展历程。邹鸿志透露,目前公司有13个产品/技术平台正处于开发阶段,包括肺癌、膀胱癌、肝癌等多款癌症检测产品,并且公司已拥有7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硕博以上学历48人,海外人才3人。

邹鸿志认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尤其是在医疗器械和体外检测领域,无疑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而放眼全世界也属于中上游水平。站在从业者的角度,他希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吸纳更多的海外人才,而且不限于华人,共同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